唐山大地震在1976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点,这场地震强度为里氏7.8级,持续时间为23秒,造成了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并且这场地震的有感范围多达十四个省、市以及自治区。
在1976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点四十二分时,一场强度为里氏7.8级的剧烈地震在唐山爆发。这场仅持续约23秒的地震,转眼间就将一座城市都夷为了平地。
当时唐山的交通、水电、通讯全部中断,有感范围多达十四个省、市以及自治区。这场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在二十世纪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排名第二。
虽然唐山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一段惨痛的、无法回首的经历,但幸运的是唐山人民在经历灾难之后并没有颓废不前,而是凝结出了“公而忘私、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以最快的速度让这座千疮百孔的城市涅磐重生。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南约100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在天津附近,发生8.2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1.1°,距唐山极近。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4:30。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10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6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8级以上,有的定在7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早晨6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余震情况
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1811-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一般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1961年,宇津德治对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进行了修正,提高了这一定律的准确性。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唐山大地震是哪一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